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讯(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施吉章 严利文)“教育的本质是看见生命,让每个孩子在协同共育中绽放光亮。”11月9日下午,宁波慈溪市“和美察事”校家社论坛首期活动启幕。
作为全国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的关键载体,“和美察事”从诞生之初便锚定“三大核心”——察成长密码里的教育智慧,从孩子的好奇与困惑中挖掘育人切入点;察家庭互动中的真实需求,从亲子相处的细节里破解教育痛点;察校家社共育的同频节奏,让三方力量从“各自为战”转向“同向同行”。
论坛现场,慈溪市教育局德育科副科长俞峰解读当地研学实践教育政策体系,明确“政府统筹规划、学校主导实施、社会资源联动、家庭主动参与”的工作机制,从课程标准、资源整合、安全保障等维度,为“生活研学”落地提供全链条支持。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专委会副秘书长孙一鸣以“和、趣、美”为核心,提出研学育人新路径。
论坛现场的家校互动环节,家长代表直面“孩子沉迷手机”“研学与学业平衡”等关切,专家团队结合“察需求”原则,提出“每日1小时亲子共读替代手机时间”“研学任务与学科知识衔接”等解决方案。
慈溪市教育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徐国庆表示,慈溪将以“和美察事”进一步推动“三个转化”:将社会资源系统转化为研学课程,将家庭关切精准转化为育人举措,将专家智慧有效转化为实践方案。同时,还将探索建立校家社协同育人评价体系,推动协同育人从“阶段性活动”走向“常态化机制”。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